沅陵縣借母溪鄉黨委書記周永強(左)向採砂場老闆李成雲講解申辦流程。
  
  周永強(左)在洪水坪集鎮銷售中心向村民鄧發文、鄧保平瞭解搬遷下來後的困難。
  
  借母溪因保存很好的原始生態環境被譽為“湖南的九寨溝”。
  
  清澈見底的河水。
  
  借母溪村村民吳顯本共種植茶葉150餘畝。
  紅網早前報道:書記去哪兒——新化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通道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赫山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城步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新寧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新田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石門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辰溪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嘉禾篇
  書記去哪兒——岳陽樓篇紅網長沙6月4日訊(記者 劉玉先)6月5日上午,紅網《書記去哪兒》將推出第十一期沅陵借母溪篇,這是欄目組第一次把鏡頭對準了鄉村的書記。趁著難得的好天氣,湖南省沅陵縣借母溪鄉黨委書記周永強爬山涉水,走村串戶,現場解開采砂場老闆心中的“疙瘩”,瞭解深山老林搬遷下山的村民生活情況,查看借母溪景區相關配套設施。
  一直以來,借母溪憑藉其極具傳奇色彩的名字為大眾所知曉,又因保存很好的原始生態環境被譽為“湖南的九寨溝”。
  傳說多年前,永順知縣奉母到長沙府赴任途經此地,這裡地勢曲折、山高林密,轎夫們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動了。進退兩難之際知縣心生一念,將母親暫時寄養在此。官人之舉被轎夫傳開,蠻荒之地便有了自己的名字:“寄母溪”。當附近一孤零零的土家漢子看到孤苦伶仃的老母,便要拜老母親為乾娘,一來代替知縣盡孝道,二來自己也有了母親。老母親欣喜答應,後人便把“寄母溪”改稱“借母溪”。
  “生態資源”的稀有,意味著開發得適度。如何讓優良的生態環境發揮最大效益,造福鄉民,周永強說,借母溪得走出一條“更好的路”。
  《書記去哪兒》是紅網推出的國內首檔大型網絡新聞紀實系列報道,每期15分鐘左右,以新聞紀實的方法,視頻記錄一名地市、縣區或鄉村書記的一段工作行程。此前《書記去哪兒》已推出了婁底新化、懷化通道、益陽赫山、邵陽城步、邵陽新寧、永州新田、常德石門、懷化辰溪、郴州嘉禾、岳陽岳陽樓共十篇。節目播出後,在網上線下引起了強烈反響。叫好“點贊”之餘,不少網友還推薦起自己家鄉,希望《書記去哪兒》欄目組來報道“我們的書記”。  (原標題:《書記去哪兒》6月5日推借母溪篇 周永強深溪河畔解民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d21hdshk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