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華西都市報評論員李曉亮
  社評
  勤政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,是共同嚮往。而在未達標之前,任何來自這個群體的嬌嗔發嗲叫苦喊累,都會被作為某些不作為慵懶懈怠公務人員的群體印象而代為受過。目前,這好似還是無解命題。
  昨兒一條新聞,光看標題很惹眼“黨報吁多關愛公務員:約束多福利少,常加班壓力大”。點進去,原來又是網站吸引點擊的慣常做法,是人民日報評論版轉載《健康時報》的一段兒,轉載標題“多關註公務員心理健康”。
  其實原題是《公務員心理健康“求關註”》。之所以,輾轉找到原出處,費力地分別標出原題,是因不想混淆轉載的“網絡標題黨”,與一個養生健康專刊心理建設類“求關註”文章的區別。
  雖說“公務員心理健康求關註”,原意表達的也是“要關愛公務員”,因為面臨“約束多福利少,常加班壓力大”等窘況。黨報未專門為此撰文呼籲,只在版面最不起眼角落轉了一小塊,是否有啥深意,也不用猜測。只是從最懂網民心理的網絡轉載,以及有心提煉的很惹眼的標題可看出,至少養生報刊某職業群體心理建設“求關註”文章,因沾上公務員群體,而引起別樣“關註”。
  為何在原作者心裡,公務員心理健康,似無人關註,專門登報“求關註”?為何一上網,看到類似標題,瞬間就有海量跟帖來表達“關註”了呢?尷尬弔詭之處在於,兩者之間關註點,迥然有別。
  前者想求來的“關註”,雖未明言,用網絡表達其實就是嬌嗔賣萌撒嬌打滾地“求安慰求撫摸”。如底層一線工作人員,在反四風肅貪腐大潮中,可能也已連續幾年都少了年夜飯少了粽子、月餅等最基礎福利。以致上次中秋,人民日報不也專門撰文“反腐不應反職工福利”嗎?
  單從這點兒,民間心態對此抱以同情的也不是沒有。因為很多並非公務人員群體,只是供職單位多少與之有丁點兒聯繫,可能都被斷了這類福利,也算“誤傷其類”了。即便如此,可從網絡反饋看,在看到說公務員“求關愛”時,人們還是有一股莫名情愫涌動,而相信絕非同情憐憫感同身受,而或是與之相反的切膚之痛。
  比如“工作節奏快、常加班”,針鋒相對的回應:有直接懶得置評——“哈哈哈哈哈哈”的;有較真質問“什麼時候加的班,為什麼每次我去都碰上休息?
  但,喧囂中似沒幾人真正關心這個職業群體心理健康狀態,是不是真壓力山大。雖說如有調查,相信各群體都是高壓亞健康狀態,但這不表明公務員心累就不是真事,就不需關註。而外界對公務員的情緒之詞,也只是將其當個集群概念。若分解到特定一線人員身上,也很多和你我一樣加班加點勞碌之輩。不仇官而仇腐。勤政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,是共同嚮往。而在未達標之前,任何來自這個群體的嬌嗔發嗲叫苦喊累,都會被作為某些不作為慵懶懈怠公務人員的群體印象而代為受過。目前,這好似還是無解命題。(相關報道見1月8日《人民日報》)  (原標題:怎樣才能真正關註公務員心理健康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d21hdshk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